賞詩、散文

遊子吟 作者/ 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 ,
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

西洋人以康乃馨花為母親節之花,而中國人則以萱草為代表母親的植物。因為中國人稱母親為「萱堂」,「萱」就代表母親。萱是一種百合科的植物,夏天的時候,花梗上開紅黃色的花,也叫忘憂草或金針菜。

    我國唐朝詩人孟郊的「遊子吟」詩中說:「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說明了慈母的恩情和她教養子女所付出的心血,是為人子女所無法報答的。

母親節的由來 

☉黃淑惠  整理 

西元一九一九年(民國八年),世界第一次大戰之後,美國有一位孝女,名叫安娜茄維絲,她的母親在五月的第二個星期去世,她悲痛欲絕,為了追思和哀悼在九泉之下的母親,毅然決然的發起紀念母親的節日,終於獲得各地方人士的支持。兩年後(一九二一年,民國十年),經過美國參議員提交參議院通過,訂定每年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為母親節。如今,全世界已有四十幾個國家響應,訂定母親節。這一天,母親健在的兒女,胸前佩帶紅色康乃馨,已去世者,佩帶白色康乃馨,以表示兒女對慈母的懷念與敬愛。

上帝沒辦法照顧全世界的孩子,才創造母親。歷史上多少偉人因為有一位偉大的慈母而成為一位時代英雄。母親兼任各種行業,都是義務的,從不怨言,無微不至的照顧我們,不求代價、不求報答,不為名、不為利,是無條件的奉獻。 

一針一線繫一心

作者:周惠娟

女人拿起針線,一針一針地把衣物縫補,那副專注用心的神情,真是教人看得舒服自在。可是在物質充裕的社會,女人已經鮮拿針線做一件衣服,補一些破衣了。

至於唐詩三百首其中之“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在現今香港已經不復多見。孩子要出門,為母親當然替子女打點行裝,要親手做一兩件襯衣,真的沒有這份能耐,現代的年青人亦沒有穿著由母親剪裁的衣服的興趣,所以在校際朗誦比賽中,當聽到學生朗誦“慈母手中線”的時候我完全感受不到孩子對慈母一針一線的親親情意。

時代在變,人們的生活習慣跟著潮流不斷推陳出新,針線功用在家庭逐漸褪色,這亦是人類進化的一大見證。

我不知道是否因為這首描寫慈母手中之針連線,線連心,心與線兒繫兒身的詩寫得太感人之故!

我對女人不再拿一根線穿一口針,然後安安靜靜地坐在屋子一旁;密密地縫呀縫,嘴角帶著輕微淺笑,而心裡想著自己的巧手妙作之女性優閒意態,感到很可惜和有一點今不如昔之慨嘆。

儘管對線有著一份情意結,然而現實生活的快速節奏,以及女性已經由家庭主婦到肩負經濟來源的一份子,要重溫舊時種種,唯有往歷史中尋覓!

散文網站  http://www.moniquearts.com/culture/proser/mother.htm

賞詩  http://gilson.uhome.net/old/pop-4.htm

http://edu.ocac.gov.tw/class/1998/1999_5/student-05/student05h/student05h.html

彌勒月刊   http://www.maitreya.org.tw/M/13/m13006.htm

.. 

關閉視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