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自己成為自己--璜繼承 璜繼承他父親遺留下來的小吃店時才十九歲。雖然小吃店位於市區商業中心的黃金地段。但他的生意不太好。他父親並沒有將心力放在店務。因他老人有虔誠的信仰。認為如果對個人事業太專心。對天主的注意力就會減少。在他心情欠佳時。就會喃喃自語:「我錯過了我的聖旨。我原應該當神父的。」到了晚年。他漸漸好像得了自閉症。疏忽了顧客的招呼。而客人們看到老闆如此意氣消沉。都悄悄地吃完飯後立即離去。再也不光顧他的店了。 這就是璜接管小吃店時的情況。當時他剛從專科學校畢業。還未決定從事什麼行業。既然父親過世了。那就繼續經營小吃店一陣子再說。他對這一行並沒有很大的興趣。僅暫時以此報答父親的養育之恩。任何一個十九歲的年輕人都會以經營不善的小吃店轉變為蒸蒸日上而沾沾自喜。可是璜畢竟與眾不同。他不但繼承了小吃店。也繼承了他父親的虔誠信仰。打從孩提時代開始。隱藏在他滿不在乎的外表之下最關心的乃是尋求天主。辦完父親葬禮之後。他重開小吃店。卻覺得好像背叛了天主。說真的。如果一個人要全心歸向至高無上的天主。怎麼還能同時伺候與他毫不相關的飢腸轆轆的食客呢? 三年來璜勉強地經營小吃店。他對自己的生活甚不滿意。他原本希望像他父親一樣時時祈禱。讀聖書和聖經章句。但因生意忙碌而無法做到。他的顧客都感到小吃店裡氣氛改變不少更加樂意光臨,使他從早忙到晚忙各不停,結果是生意尚的需求和理想中的靈修生活無法取得協調。 父親去世三年之後。璜覺的該為將來作個決定。於是他決定排除萬難。要過追尋天主的生活。他本來打算把小吃店賣掉,但是他的本堂神父是位充滿智慧的長者,早已料到他日後的發展,所以叫他別賣較好,於是璜把小吃店以五年的租期租給一位已退休的表哥,他就毅然出發,不計一切尋求天主。 首先他到附近一所隱修院拜訪,那兒是以苦行僧似的嚴格規矩而遠近馳名的。那兒修士必須專心一意地祈禱、守齋,還得做一些粗活。這樣的生活對璜而言,真是再好不過了。他想如果一個人在注重靈修的隱修院裡找不到天主,那麼何處還可找到呢?所以他就決定在此修道。然而不知為了什麼,他在隱修院中也找不到天主。可是其他修士們那麼快樂熱情、平安和善,而彼此相愛,顯然是找到了天主。然而璜卻無法很自在地和他們相處,加上健康情形不太好,一年後只好很遺憾地和這些隱修士道別,並放棄了度隱修生活的想法。 |
他下一步申請加入神學院就讀,以便將來成為神父。他想:「堂區神父活躍的生活是我所嚮往的,我會從讀經宣道、舉行聖事及信仰見證中找到天主。」所以他開始讀神學,兩年後他又感到不自在起來。雖然由於他平易近人的個性和神學院的師生們相處得極為融洽。他們似乎都已找到天主,而覺得生趣盎然,唯有璜仍有手足無措之感。他的祈禱是枯澀空虛的,雖然一心求主指引,卻對各種課業沒什麼興趣。他越發感到無聊乏味,度日如年,以至健康狀況又再度惡化,他只好離開神學院到別處尋找天主。 璜第三度尋找合適的聖召,由於前兩次經驗,他領悟到自己不適合當神父或從事信仰工作。「好吧!我就當個普通教友吧,但我要盡力幫助貧困及受壓迫的人。」璜花了兩年功夫做社工服務員,他和違章建築戶居民同甘共苦,他毫不吝惜地付出時間、精力,一心一意為窮人服務,但仍舊沒有找到天主,而且老毛病又犯了:失眠、體重減輕、煩躁不安、無法祈禱…受惠於他的人都對他的人,對他的愛心和高效率的服務表示最深的謝意,但他還是懊惱地覺得這種生活方式不適合他去尋找天主。 他離開家五年了,由於小吃店的租約已滿,而他又暫時沒有別的打算,於是他回到老家,繼續經營他父親留下的生意。奇怪的,他屢次追尋天主的嘗試,不但沒有令他沮喪失意,反而更加強了他信仰的熱忱。唯一的難題是他不知何去何從,更不知如何尋求真道。他實在很想好好畫一下前途,並徹底找出天父和他的關係和意義。很不幸的是他要忙於招呼客人、增補存貨、安排店務,一大堆事等著他去做。所以暫時延後追尋天道,以便先解決眼前急迫的問題。 璜全力經營小吃店,生意日漸好轉。過去五年在外闖盪的經驗,使他學到做為一個基督徒,必須與人分享生命中的喜怒哀樂。他經營常關心客人的需要,尤其當生意不忙時,有的客人需傾吐心聲,他就坐下來聆聽,亳不嫌煩。在此當兒,他說的不多,因為他知道讓對方打開心門吐吐苦水才是最重要的。 資料來源:和煦的風──老少咸宜的天主小故事Nil Guillemete, S.J. 著 1997年6月 上智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