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的歷史
一、教宗的歷史──過往之最 |
|
1.
世界上最偉大的名義元首之一:若望保祿2世 2.
努力恢復「父親」地位的:若望保祿2世 3.
歷史上任期最短的:史帝芬2世。 4.歷史上任期最長的:是19世紀的庇護9世。 5.歷史上最年輕的:若望11世。他在西931年上人時年僅16。 6.
歷史上最老的:格列高列9世。在1227年以86高齡座上教宗寶座。 |
|
7.
非洲裔:米爾提亞德斯 8. 波蘭裔:若望保祿2世 9.
英國裔:哈得連4世 10.連續被廢立3次的:本篤9世 11.被教會封為聖徒的:庇護10世 |
![]() |
12. 最不像教徒的:史帝芬7世。他將他的福爾摩蘇斯的屍體掘出,重新為他穿上教宗的衣袍,並以篡奪宗寶座、居心叵測等罪名將他交付審判。在這次被後世人稱為「審屍會」的審判中,福爾摩蘇斯想當然爾地被定以各項罪名。後來他的屍首被剝光衣服、切除四肢後拋入台伯河中。不過,迫害他的人後來也遭到報應。當羅馬民眾起義時,史蒂芬7世遂遭絞殺。 |
13.屍體被審判的:福爾摩蘇斯 14.靠著雄厚的家世背景登上寶座的:亞歷山大6世 15.善於運用進步的大眾傳播工具來宣揚教義的:若望保祿2世 |
16.
遭暴君已倒栽蔥的方式被釘在十字架上的: |
17.
將梵帝岡的財產捐出救濟難民的: |
18.
將屍首放在選舉人開會的密室: |
當前任教宗的喪鐘在梵蒂岡宮敲響後,選舉人團的成員即從世界各地趕來招開秘密會議。新任教宗產生之後才能獲准離開,即全體樞機助教在聖靈感召之下齊聲呼喊同一位候選人的姓名;直到一名候選人獲得三分之二的多數在家一票為止。最後一種方式則為協商,決定最後的人選。大多的選舉會議都能迅速開選出,這些樞機主教們可能會受到外力的催迫。例如1216年教皇英諾森三世死後,當地要人馬太奧.羅索.奧爾西尼便強行將已死教宗的屍首放在選舉人開會的密室內。只有一次,格列高利10世限令樞機主教們在5天內選出教宗,逾期便只能以麵包與水裹腹。 |
二、教宗的權義: |
教宗對於梵蒂岡和整個天主教會享有絕對的立法、行政、司法和教義解釋權。梵蒂岡的政務是由梵蒂岡國主教委員會負責。該委員會由7名樞機主教及一名俗家的官員組成。梵蒂岡國的行政事務皆由此位員掌管。 我們可以明白,梵蒂岡的特殊之處遠不止在於它境內的許多藝術傑作。它使得天主教會擁有獨立的自主權,因此而得以再世界各教宗中享有獨特而恒久的地位。它也使得教皇享有一國元首所應有的尊榮,因此得以受到其他國家應有的禮遇與敬重。儘管即使梵蒂岡不存在,教宗與教會的權力能將維繫不墜。但是有了這個世代傳統的支撐,其根基更將穩固。也許,在眼前各國政府接僅僅注重現實事務的情況下,能有教廷這樣一個看守人類靈魂的機構,在梵蒂岡這樣一個小小的地方岡守城池豈不是眾生之福? |
四、教宗的產生: |
|
按天主教會的立場,教宗(Pope)是耶穌基督在世的代表,伯鐸(Peter)宗徒的繼承人,天主教的首領和羅馬主教,西方的宗主教,意人利的首席主教,意大利教省的總主教和首席主教,梵蒂岡的最高元首。古代主教稱「教宗」。隱修圈內,這個名詞用得很普遍;東方教曾與羅馬天主教的羅馬地區,「教宗」成為司鐸的普通名稱。第六世紀中葉以來,「教宗」在西方限定為羅馬天主教的名稱;教宗額我略七世並立法規定。 |
所謂梵蒂岡政府,事實上包含2個部門:一是羅馬教廷,一是梵蒂岡城。梵蒂岡博物館位於教堂北端原是教宗宮廷。梵蒂岡也是歷經了幾許滄桑。遠在羅馬帝國時代,這裡原是一片沼澤地尼祿王時將其整建為帝國所屬的庭園與競技場;賽車死刑市場上日常演出的節目—許多早期的基督徒及在此殉難。身為耶穌12門徒之首的聖彼得也在此被倒釘在十字架上。首位信奉基督教的羅馬皇帝一君士坦丁大帝便在他的墳址上,興建一座教堂也是梵蒂岡的第一座教堂,以紀念聖彼得。 |
資料來源:光華雜誌 影印版
教宗職務的源起http://www.cathlinks.org/pope.htm |